2019年12月1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大数据环境下政务信息资源归档与管理研究》课题组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中国电子文件管理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116报告厅隆重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为“从数字化到数据化:电子文件管理的纵深发展”。
张斌教授首先介绍了与会的领导和嘉宾,并对他们的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此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国家机关、档案局馆、中央企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事业单位的240多名嘉宾,并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参加本次论坛的领导有:国务院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原常副校长冯惠玲,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付华,国家电子文件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密码管理局副局长于传斌,中国档案学会秘书长邓小军,中办信息中心副主任童星海,中办信息中心电子文件管理处副处长彭洪。
冯惠玲教授指出,当今文件档案世界正在发生巨变,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慢慢的变多地应用于文件档案管理,电子文件单轨运行、单套归档已成为国家政策的基调。十年来,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一直坚守在这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路上,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从中国到世界,从研究到教育传播,中心的活跃度和贡献度得到了各方承认。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从数字化到数据化”,各位讲演嘉宾将从不同的视角对这一主题作出深刻阐释,希望可以引发大家的思考和行动。毫无疑问,电子文件在未来的文件档案世界必定成为主角。所有以文件档案管理为职业的人,都急需学习再学习,行动再行动,直面挑战,跟上趋势。
付华副局长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十年来,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围绕电子文件(档案)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组织研讨,分享最新经验与成果。我国在推进电子文件单套归档的过程中,主要在三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一是法律环境日益完善,二是部分技术难题初步解决,三是管理方案基本完善。在后续工作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推行单套制的基本路线,即“标准先行、试点推进、稳步推进、风险可控”;其次是要明确应坚持怎样的态度,不搞“一刀切” “齐步走”;再次是应该清楚我们当前的工作进展;最后是要明晰我们的后续工作内容,一是尽快出台有关规定法律标准,二是下定实行单套制的决心。
于传斌副主任首先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十年来,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密切跟踪国内外电子文件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子文件管理理论和应用,为国家电子文件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政策支持、方法支持。本次论坛的主题对于贯彻中央精神和部署非常有意义。电子文件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数据资源,是构建数字政府的基石,是数据共享利用的原材料。进入新时代,需要加强电子文件管理工作,更好地发挥电子文件管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首先是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和顾问聘任仪式。中国人民大学冯惠玲教授将卸任研究中心主任职务,由刘越男教授担任主任,钱毅副教授担任执行主任,同时中国人民大学冯惠玲教授、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付华、国际档案理事会秘书长Anthea Seles、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Luciana Duranti、原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副馆长Adrian Cunningham将担任研究中心顾问。
接下来是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学生研究员聘任仪式。为了让年轻人更多地参与电子文件管理事业,研究中心首次遴选来自全国10所高校的21名本硕博不一样的层次的学生研究员,想让他们能够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中国电子文件管理的后继力量、精兵强将。
最后是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广州互联网法院战略合作启动仪式。为提升电子文件管理领域的科研应用水平,更好地发挥高校人才科学研究和专业实验室优势,形成互利互惠、优势互补、一起发展的双赢格局,双方经友好协商决定,在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人员培训等方面全方面实施产学研的合作。
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馆长助理Linda Macfariane着重探讨了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NAA)文件管理数字转型过程中的政策与实践。2011年,NAA发布“数字转型政策”,提出争取高层支持推动变革、减少纸张库存、完成年度自评估、2016年1月后生成的所有信息必须以数字格式来管理等要求。2015年,发布“数字连续性2020政策”,提出三项根本原则,即信息是有价值的、互操作的、且需要以数字形式来管理,并提供配套的信息管理标准、互操作资源、业务系统评估框架等资源。在以数字服务交付、数据共享等为特征的新环境中,NAA将从2021年开始实施新的政策,以用户为中心、采取合作路径、注重能力构建、支持政府目标、实现业务输出,着重关注信息治理、互操作、存储和处置等领域。
加拿大渥太华市档案馆馆长Paul J. Henry从渥太华市档案馆及文件档案工作发展历史谈起,聚焦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指导原则、系统与流程等方面。其中,常常使用的管理工具有两种,一是业务分类方案,它是开发文件管理工具的基础,可分为职能、活动和事务三个层级;二是宏观鉴定,即从集合层面来开展电子文件的鉴定工作。渥太华市档案馆通过馆藏管理系统来管理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通过业务信息系统和文件管理系统来管理现行和非现行文件。目前,文件连续性日益彰显,理解电子文件管理的关键是认识到传统纸质文件的管理原则同样适用于电子文件,不同之处在于规模、元数据维护以及与日常工作流程的集成。总之,信息治理要建立跨部门的团队,通过系统协同实现数据管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向帆副教授以生动有趣的作品故事串联起其报告发言,讲述了通过数据可视化方式实现将海量数据转译为视觉媒介,探索文化性、社会性数据中所隐藏的抽象关系,并以视觉艺术表现而实现生动的信息传播的研究工作。她讲述的“西雅图音乐空间”将城市地理和音乐故事融合一起,创作了充满艺术文化气息的音乐历史空间;其作品《全国美展获奖油画作品视觉化》通过图像数据比对分析呈现了获奖作品的规律,令人产生对当代中国艺术评价机制的反思;《中国古代家谱视觉化》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以立体化的巨大“谱树”阐释了在古代不同家族跨越千年历史的延续情况,并揭示出“伪造家族”“伪造名人”等未曾被普遍观察到的现象。
中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院长张一锋先生从“区块链是什么”“区块链能做什么”和“区块链在电子档案管理应用中的思考”三个部分作了报告。张院长概述了区块链从2008年的比特币应用到今天的发展简史,通过密码学小知识——摘要算法解释了区块链技术的底层逻辑,提出区块链是不依赖于第三方而是依托技术平台实现交易过程、并在一个账本里操作记录的多方共同参与记账的技术。介绍了区块链在信息存证和抽签摇号两个典型场景中的应用,提出其实质就是弱信任环境的多主体协作。张院长还提到,早期区块链专家的原始想法,就是来源于对数字文档精确性的思考,区块链上的数据难以篡改、全程可追溯等特性,与电子档案管理在真实性维护方面天然契合,可以在“应用区块链技术降低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的管理成本”“应用智能合约技术解决电子档案的自动接收归档管理”“提供电子档案面向开放环境的可信共享”“区块链数据来进行归档”等方面做专业思考。在未来,区块链技术有可能成为建立全网络的分布式电子档案管理的关键技术。
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副总监邱杰峰先生的报告介绍了文档智能化在推动中国核能工业发展的经验。邱总监指出,中国核电继高铁之后成为国家名片,在限碳排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工业互联网时代的核电发展要实现数字化转型,需要通过“通脉络”“拟人脑”“敏身手”的思路,以“数据-信息-知识交互转化”形成智能。当前三维数据、三维模型等慢慢的变成了核电业务运营的重要支持,核电大数据也成为核电实现工业互联网转型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集团公司档案部门努力推动文档智能化,配置了管理数据库作为数字化文档管理的核心,数字化移交成为数字化文档管理的基础,数字化信息成为数字化文档服务的基础,智能化成为数字化文档管理的方向。集团公司还通过设计“华龙一号”文档智能化图谱,实现数字档案分类和业务系统高度集成,不断的提高建造能力和运维能力,充分的发挥文档工作服务业务发展的价值。在将来,还要通过文档智能化努力促进“华龙一号”走出国门,提供中国方案,传播中国文化。
华能集团办公厅文档处处长冷秀斌先生就集团公司在非结构化数据治理与防护方面的研究作了报告。冷处长指出,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档案工作管理的中心已经从传统档案管理和传统档案数字化管理逐步转变为数据管理和数据资产管理,80%以上的数据都是非结构化的。在此背景下,企业文档处牵头,结合业务部门和信息部门的参与,开展了非结构化数据管理的项目研究。在调研部门业务发展问题和客户的真实需求的基础上,提出非结构化数据管理要有效率、安全合规的愿景,目标要建设一个贯通华能系统的非结构化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相互连通,并使用户得到满足对数据管理平台化、信息集成和知识管理的三阶段需求。项目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规范性成果,预期将大幅度提升对非结构化文档资源核心管控的效果,后续研究还将深刻探讨非结构化数据治理与传统档案管理的关系,非结构化数据治理后的利用场景等内容。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飞机设计支持工程技术所副所长兼数字化与信息资源部部长蒋君仁先生就中国商飞的数字档案工作经验进行了报告。蒋部长提出在工业互联网时代,企业档案管理在档案存储对象、档案存储载体、档案工作场景及档案安全等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商飞在前期企业信息技术深入应用的基础上,结合基于模型的工程定义(MBD)和基于PDM的产品数据管控等业务工作和业务活动开展需要的电子档案规范管理支撑需求,在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安全保密体系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几大方面开展了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蒋部长最后还提出,档案工作者在未来要紧跟社会需求,实现角色转变,从档案实体管理员转变为文件流程与业务系统模块设计的重要参与方,转变为企业文件管理的审计员、企业知识资产管理者、知识工程师、企业文化传播者和企业记忆构建人等角色。
与会人员表示,报告场场精彩,受益匪浅,围绕澳大利亚数字信息管理实践、组织机构内多部门和跨领域合作、纸质文件管理原则在数字环境中的适用性、区块链技术和其他技术的关系、跨机构的文件管控、三维数据归档、非结构化数据治理以及知识图谱开发等问题与发言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