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一项新规征求意见稿显示,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房地产交易将正式告别“公摊面积”。这是住建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白准确地提出房屋应由套内面积来进行交易。
是否套内计价政策对于购房者实际购房成本基本无影响,主要影响的是部分打着政策擦边球卖低得房率房子的开发商。另外,对于购房者而言,物业费等因为建筑面积衍生的收费也有一定的可能降低。
一直以来,我们的商品房计价,都可以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的。并且,在商品房的销售合同中,也是明确套内面积的。为什么现在都按着建筑面积计价?“只是习惯问题。”这名负责这个的人说,无论按哪种方式计价,商品房的总价是不变的。并不是说,说按套内面积计价了,房子会便宜一些。
杭州房产专家刘德科也认为,这是一些媒体的误读:首先,“交易”和“计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的商品房基本上是以建筑面积“计价”;但是,中国的商品房一直也是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即任何一份合法的销售合同上必须标明套内使用面积。他认为,“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不等同于“住房按套内面积算”。其次,这份《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主要是设计规范文件,套内使用面积计价不在这份文件的管辖范围以内。如果真的要实施套内使用面积计价,要看另一份文件,即《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 88 号,2001 年)——这份文件至今有效,其第十八条明文规定:“商品房销售可以按套(单元)计价,也可以按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计价。”简单说,设计规范文件无权越界染指销售管理文件。
那么,如果将来修改了《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明确“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计价”,会产生什么后果?
业内专家觉得:一方面,住宅交易按套内面积计算,购房者“买多少是多少”,有助于提高市场的透明度。但另一方面,若今后改用套内使用面积,名义房价就会大幅上涨。
另外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公摊面积并不是越小越好,不计入面积价格,意味着开发商一样能提高套内单价,另外如果开发商过度挤压公摊,会导致社区品质下调,包括楼道、会所、大堂等公共面积缩水。
1:这只是一个工程建设规范公开征求意见,距离正式文件还很遥远,即使成为正式文件,也不确定是建议标准还是规定强制标准。
2:从政策内容看,包括了住宅、商业、工程建设等方方面面,包括全装修交付等等政策,这些政策起码5年内落地可能性非常小。
3:套内面积计价影响最大的是期房销售,对于现房和二手房,购房者更容易计价。从套内计算价格看,全国已经有重庆等个别城市落地,的确更加有助于购房者,对于开发商而言减少了灰色利益。
4: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出台套内计价模式,需要仔细考虑之前已经入市的项目如何衔接的政策。
5:从未来趋势看,国内有很多独有、少有的房地产交易现象,比如公摊计价、期房销售、二手房双边代理,这些都随着房地产市场发展有改变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