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泸州市江阳区的一位母亲拆开了女儿档案袋的封条,女儿看到后崩溃大叫。那么,个人档案能自己保管吗?如果误拆了档案袋该怎么办?
6月27日,一段监控视频引发网友关注。视频显示,一名女孩发现桌上的档案袋的封条被撕开,朝着屋内的母亲大声吼叫。女孩说:“档案袋封条不能拆。”母亲则回复说自己不知道。
有网友表示,母亲这次把女儿害惨了;也有网友认为,母亲根本不知道档案的重要性,除了档案室的工作人员,连本人都无权拆封自己的档案。
事后,该名母亲张女士称,档案是大女儿的,当时她不小心给拆开了。目前,家人正在对这件事进行补救。
1.根据相关规定,个人档案属于,只有拥有档案管理权限的单位才能将档案拆开查验以及将档案审核密封,没有档案保管权限的单位和个人是不允许将档案拆封的。如果有个人或者单位不遵守相关规定私自拆封,有档案管理权限的单位可以拒收相关档案,因为档案的不稳定性因素太多了,没办法保证档案的线.档案被拆封之后,相关单位拒收,档案就会变成“废”档或“死”档。重建档案流程复杂、麻烦,所以大家绝对不能因好奇去拆封档案。
3.档案私自拆开后会被人才市场拒收,被人才市场拒收后,会导致考研、考公务员等受一定的影响,虽然很多考试在报名时并不会要求提供档案,但在后期都会需要出示或者审核档案,比如公务员的政审等;档案有问题,会导致自己的很多权益都没法享受到,比如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等。
档案除了供企业考察录用人员之外,也是维护个人权益和福利的凭证,无论是工作调动、考研、公务员招考,还是职称评审、考资格证、工龄认定、社保办理、住房补贴发放、入党、办理退休等,都要用到它。
而档案的有效保管地就是有档案保管权限的单位,包括工作单位所在地的人才市场、户籍地的人才市场、企业和事业单位。但企业和事业单位只对内部员工,不对外保管档案,人才市场可以对外托管档案。
自己不小心拆了档案的封条怎么办?对此,从事档案工作的林女士介绍,个人档案一般会存放在学校、人才市场或工作单位。档案转递是以公对公的方式来进行的,且需要单位出具调档函。即使是自己的档案,也不允许个人持有,更不允许将档案上的封条私自拆开。
“当事人若需要查询相关档案,也需由档案管理人员操作进行拆封。”林女士称,如果不小心拆了档案袋上的封条,需要到相关单位去重贴封条并盖章。“此前封条上盖的章是哪个单位的就去找那个单位。”林女士说。
然而,对已经撕开的档案袋重贴封条并不那么容易,因为档案里的内容有没有更换,文件是否缺失都很难核实,工作单位或人才市场重贴封条是存在风险的。
成都市人才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部长苟小娟说:“毕业生档案涉密,不属于个人财产,属于国家资源,一定不能私自拆封。”
“档案一旦拆封,就不能确认档案袋里面的东西是不是材料形成机构最初形成的东西。”苟小娟举例说,比如有毕业生的档案里除了他的高校毕业生登记表,还有他的奖惩材料,如果私自拆开后,我们没办法确认是不是真的存在处分材料被抽取,或者档案里其他材料被更改的情况,必须回原单位核实。
日前,人社部、教育部印发《关于积极稳妥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接收工作的通知》,提出全面落实取消就业报到证政策要求,规范档案转出手续。
如果是去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等企业就业的,档案会转到企业进行管理。
如果是去没有人事档案管理权限的非公单位就业,档案可以转递到就业地或户籍地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来管理。到超大型城市就业的,按当地规定执行。
如果是未就业、出国留学或者创业,档案一般转至户籍地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
毕业生的档案要严格依规定进行转递。依照国家相关规定,档案是严禁自行携带转递的。
学校会根据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转到有人事管理权限的用人单位或相应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毕业生工作单位发生明显的变化时,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转递人事档案。